我的购物车 0

阿西米尼如何突破传统TKI耐药难题?解析STAMP抑制剂的独特机制

  慢性髓系白血病(CML)的核心驱动基因BCR-ABL1融合蛋白,通过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(如JAK-STAT、PI3K/AKT)导致疾病进展。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如伊马替尼、达沙替尼通过竞争ATP结合位点抑制激酶活性,但易因T315I等突变导致耐药。阿西米尼(Asciminib)作为全球首个STAMP(特异性靶向ABL肉豆蔻酰口袋)抑制剂,通过变构机制克服耐药难题,为CML治疗带来突破。

  1. STAMP机制:绕过ATP结合位点的精准打击

  作用靶点

  阿西米尼靶向BCR-ABL1蛋白的肉豆蔻酰口袋(myristoyl pocket),该口袋是维持激酶自抑制状态的自然调控位点。通过模拟肉豆蔻酸的作用,阿西米尼诱导激酶构象变化,使其进入非活性状态,从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。

  耐药优势

  临床前研究显示,阿西米尼对T315I突变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(IC50)为0.3 nM,是波纳替尼的100倍以上。在ASCEMBL研究中,T315I突变患者接受阿西米尼治疗后,主要分子学反应率(MMR)达49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24个月,显著优于传统TKI。

  2. 临床研究验证STAMP机制的有效性

  ASCEMBL研究

  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纳入233例对≥2种TKI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慢性期患者,随机分配至阿西米尼组(40mg,每日两次)或博舒替尼组(500mg,每日一次)。结果显示,阿西米尼组24周MMR率为25.5%,48周升至37.6%,而博舒替尼组仅为13.2%和15.8%。

  CABL001研究

  I期临床试验评估阿西米尼在携带T315I突变患者中的疗效,结果显示MMR率为28.6%,且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TKI。

  3. 安全性与耐受性优势

  不良反应对比

  阿西米尼的≥3级不良事件(AE)发生率为56.4%,显著低于博舒替尼的68.4%。常见AE包括血小板减少(23%)、中性粒细胞减少(12%)、恶心(14%),严重AE(如胰腺炎、肝功能异常)发生率低于5%。

  剂量调整策略

  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剂量(如从80mg每日两次减至40mg),出现3级以上胰腺炎或持续QTc>500 ms需永久停药。

  阿西米尼asciminib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商品名为:LuciAsc(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)。如需购买阿西米尼仿制药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任何疑问,请咨询ING药房客服。

微信号:ingpharma2 (长按可复制)
上一篇:乌帕替尼治疗特应性皮炎:长期疗效与感染风险如何平衡? 下一篇:血液肿瘤新方案!印度全球药房评估艾德拉尼安全用药要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