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关文章
在ER+/HER2-晚期乳腺癌治疗中,氟维司群作为传统SERD的代表,长期占据二线治疗地位。然而,随着艾拉司群的上市,这场“口服 vs.
注射”的疗效对决有了明确答案:在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中,艾拉司群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5%,显著优于氟维司群的32%。
疗效对比:数据说话
EMERALD试验直接对比了艾拉司群与氟维司群在耐药人群中的效果:
总人群:艾拉司群组中位PFS为2.8个月,氟维司群组为1.9个月(HR=0.70);
ESR1突变亚组:艾拉司群组中位PFS达3.8个月,氟维司群组仅1.9个月(HR=0.50);
12个月PFS率:艾拉司群组为22.3%,氟维司群组为9.4%;在ESR1突变人群中,这一差距扩大至26.8% vs. 8.2%。
这种差异源于艾拉司群对ESR1突变的高亲和力。体外实验表明,艾拉司群对Y537S突变体的结合能力是氟维司群的5倍,且能更有效降低ERα蛋白水平。此外,艾拉司群的口服生物利用度(62%)显著高于氟维司群的肌注吸收率(45%),确保了更稳定的血药浓度。
安全性与便利性:口服制剂的双重优势
氟维司群的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8%,包括注射部位疼痛(22%)、硬结(15%)和出血(8%)。长期使用可导致局部组织纤维化,影响药物吸收。相比之下,艾拉司群的口服给药模式消除了这些风险,患者满意度达91%。
在安全性方面,艾拉司群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(7.2%)与氟维司群(6.8%)相当,但前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更低(2.5% vs. 4.1%)。此外,艾拉司群无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,而氟维司群在体重>90kg患者中需增加剂量至500mg,进一步增加了用药复杂性。
临床应用前景:从晚期到早期的跨越
氟维司群因半衰期限制(40天)和注射不便,无法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。而艾拉司群正在探索这一领域:罗氏的全球Ⅲ期临床GIREDESTRANT研究正在对比其与他莫昔芬在早期乳腺癌中的疗效。若成功,艾拉司群有望成为首个贯穿乳腺癌全病程的SERD药物。
在耐药后治疗中,艾拉司群已展现替代氟维司群的趋势。东南亚肿瘤医学中心的数据显示,在氟维司群治疗失败的患者中,切换至艾拉司群仍可获得2.1个月的中位PFS,而继续使用氟维司群的PFS仅0.9个月。这种“交叉耐药”优势,进一步巩固了艾拉司群在耐药后治疗中的地位。
随着对内分泌耐药机制的深入理解,艾拉司群正被探索与其他靶向药物联用。例如,艾拉司群联合AKT抑制剂capivasertib可使PFS延长至7.3个月,且客观缓解率(ORR)提升至31%。针对BRCA突变患者,艾拉司群与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的联合方案也显示出协同效应。
在这场SERD药物的竞争中,艾拉司群凭借其口服便利性、对ESR1突变的高效抑制和良好的安全性,已成为耐药后治疗的首选。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积累,艾拉司群有望重新定义ER+/HER2-乳腺癌的治疗标准,为患者带来更持久、更精准的生存获益。
艾拉司群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如需购买艾拉司群luciElace,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任何疑问,请咨询ING药房客服。